发布时间:2023-02-15 点击:51次
一、机器与设备的基础
机器与设备必须安装在牢固的基础上,若基础不牢固,则会影响机器与设备的运转,甚至影响到机器或设备的寿命。
对运动的机械(称之为机器)的基础要求更加严格。它不同于设备(一般泛指不运动的装备)的基础,除静负荷外还有动负荷。
动负荷是开云全站app由于机器的转动部分及往复运动部分的平衡性较差,则动负荷愈大,对基础的影响也就愈大。平衡不好的机器,会很快地破坏基础(如球磨机就是平衡不好的机器)。
由于基础遭受动负荷作用,会产生振动。振动除对本机器有破坏作用外,往往通过基础传给相邻的设备、机器或房屋,并且使它们发生裂缝和过早的损坏。此外,由于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公害,也会由不良的基础传递出来。
因此,基础除了在结构上满足工艺要求外,还应能将机器及设备的负荷均匀传递给土壤,以便能吸收机器的振动和隔绝噪声。此外,基础在建成后,特别是在机器及设备运转过程中,应不发生下沉、偏斜、倾覆等现象。
基础是建造在土壤上的,因此,在建造大型基础前,必须进行地基土壤的钻探试验,以确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及耐压力。
在设计基础时,必须使土壤所承受的压力不超过土壤允许的耐压力。
各种土壤层的耐压力可参看表10-1。
基础决不可建筑在淤积的土壤上,如果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则只能用人工砂基或桩基加固。砂基就是将基础建筑在人工夯实的砂垫层上。砂垫层的厚度及大小尺寸,必须通过计算确定。桩基就是用打桩来加固基础的方法。
桩有木桩、钢筋混凝土桩、钢桩和沙桩之分,其应用范围视基础与土壤性质而定。
表10-1 各种土壤地层的荷重能力
(一)基础的结构类型
根据机器与设备对其基础要求不一,其结构类型也就不同,它可分为设备的基础和机器的基础两大类。
1.设备基础的结构类型
按照结构类型的不同,设备的基础可分为单块式与大块式两种。
(1)单块式的基础
这种基础是建成单体的而不与其它基础或厂房基础相连,一般结构有实体的(图10-1(a)、地下室式的(图10-1(b))、墙式的(图10-1(c))与构架式的(图10-1(d))。
图10-1 基础的结构类型
(a)实体的;(b)地下室的;(c)墙式的;(d)构架式的
实体式的基础按照设备底座的形状又可分为方形的、长方形的与圆形的。它们还有一节的、多节的与阶梯式的多种。
(2)大块式(板式)的基础
这种基础建成连续的大块形或板形,以供邻近多台设备及辅助设备和管道安装时使用。在基础内还设有供管理用的坑沟或孔等。也可以借助厂房的混凝土楼板、横梁或屋顶作为大块式基础。
2.机器基础的结构类型
动力机器基础的结构类型也可分为单块式和大块式,而主要是大块式,尤其是实体大块式的基础应用最广。这种基础的最大优点是刚性大,没有扩展的地上部分。大块式基础是建成连续的大块形,可以根据机器的主体及辅助设备的工作要求建筑成合适的形状。
除了大块式基础以外,还有主要用于安装回转机器的墙式基础。如图10-2所示为电动机和透平鼓风机的墙式基础。其主要负重构件是支承柱下部板上的纵墙。
(二)基础尺寸的计算
确定基础的尺寸时,必须根据机器、设备的种类及受力情况来考虑,大致可分为静力负荷基础及动力负荷基础两类。
1.静力负荷基础的计算
非金属矿产加工生产中,有些设备非常笨重,因而对这些设备的基础,必须加以计算。
一般静止设备的基础,均系受中心负荷,而且其结构大都做成阶梯式的桩基,以便能节省材料,如图10-3所示。计算这类基础按下述步骤进行。
图10-2 电动机与透平鼓风机的墙式基础
图10-3 阶梯式基础
(1)桩的尺寸由下式确定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 N——设备及柱本身的重量(kg);
F1——柱的截面积(cm2);
F2——柱内钢筋总截面积(cm2);
δ1——混凝土的极限强度(kgf/cm2)。
由表10-2查出
δ2——钢筋的屈服限度;
通用2500kgf/cm2
K——安全系数K=2.2;
F2/F1——一般在0.5~1%之间。
表10-2
(2)桩下的基础尺寸的确定可按下式: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 A——基础的底面积(cm2);
N——设备及柱的重量(kg);
G——基础本身重(kg);
δ——土壤容许耐压力(kgf/cm2)。
基础高度H的计算:对于方形柱为: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 H——基础的最小高度(cm);
K1——受剪切时的安全系数,K1=2.4;
a——方柱的边长(cm);
δ3——混凝土的剪切极限强度,一般为22kgf/cm2。
对于长方形柱,则: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3)基础内钢筋数目的决定
钢筋的数目可由弯矩的计算求得。由于土壤的支持压力,使基础内发生弯曲力矩(基础如同悬臂梁作用),此弯曲力矩在桩边达到最大值。因混凝土是脆性物质,故反弯矩可看成全部由钢筋承受。按照这种最大弯曲力矩对钢筋进行弯曲应力计算,即可求得所需要的钢筋数目。
如图10-4所示,在断面I-I及I′-I′之弯矩,是由于土壤有一反作用力作用于基础ABFE及BFGH面积上而引起的。AB边上弯矩的力Q1,等于ABEF梯形面积乘以土壤的允许耐压力。而BH边上弯矩的力Q2,等于梯形面积BFGH乘以土壤的允许耐压力。亦即: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若为方形基础或方形柱,则: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在I-I断面处的弯矩:
M1=Q1L1
图10-4 基础钢筋计算
式中 L1——梯形ABEF的重心至断面I-I处的距离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在I′-I′断面处的弯矩
M2=Q2L2
式中
若为方形基础及方形柱,则
M1=M2
所以两个方向的钢筋数目亦同样相等。土壤压力对断面I-I及I′-I′处产生弯矩。为了不致使基础受弯曲而破坏,必须产生一内弯矩来抵抗此弯矩的产生,因而得到下面弯矩的平衡式: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 M——弯矩(kgf·cm);
F2——柱内钢筋总截面积(cm2);
K——安全系数;
L——弯矩的臂(基础的有效高度),可取0.875H(cm)。
钢筋的总面积求出后,选定一种适合的钢筋直径,它的数目便可以决定了。
2.动力负荷基础的计算
计算动力机器的基础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因为要考虑到扰力振动的问题,所以不打算从理论上叙述。下面介绍一种动力负荷基础的简易确定法。
基础的长宽二个尺寸,可由机器底座的长宽再加上150~250mm,而基础的高度则可根据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1)基础重量的确定
G=a·Q
式中 a——基础的负荷系数,其值决定于机器的型式;
Q——机器的重量(kg);
G——基础的重量(kg)。
①对于卧式活塞式机器可取:
活塞速度(m/s) v=1,2,3,4
负荷系数 a=2,2.5,3.5,4.5;
②对于立式活塞式机器,系数约相应减少35%;
③对于没有制动和运转的电机,取系数a=10;
对于有制动且常常反转,而且负荷不稳定的电机,取系数a=20;
④对于其它旋转式的机器(水泵和通风机),在确定基础的深度时,可以取系数a=10。
(2)基础体积的确定
已知基础的重量,按下式求其体积:
V=G/q(m3)
式中q——基础一立方米的重量,对于砖砌的基础,取q=1800kg/m3;对于混凝土基础,取q=2000kg/m3。
(3)基础尺寸的确定
首先根据机器机架尺寸确定基础的长与宽,然后再求基础的高度:
非金属矿产加工机械设备
式中A和B——基础的长与宽,它取决于机架的长与宽。
计算出的基础高度,应大于当时冻结层深度。基础应高出地板150~300mm,以免当清洗地板时有水溅到机器上。
(三)基础的施工
基础的施工包括挖土方、打地基底层、钉横板、下钢筋、安设地脚螺栓、浇注混凝土及养护等工序。
挖土方是在基础施工的地面上,按基础形状挖出相应大小及深度的地坑。
打基础底层是根据地基土壤的性质,在基础与土壤之间,进行砌筑地基的底层。如果地基是建造在能承受负荷大的土壤上,如大块硬岩、碎石或砂岩的土质上,则建筑基础的地基只须铲平即可。如果是软土,则必须做一层混凝土的基础底层,其厚度为300~7500mm。若不建人工的硬质基础底层,则松质土会放出或吸收水分,便基础收缩或膨胀,使基础产生裂缝引起整个结构物损坏而发生事故。
若土壤非常松软,则必须打桩加固。桩的直径、长度及桩与桩之间的距离,根据土质和负荷大小来确定。
底层打好后,在基础的四周钉制模板。模板要钉得结实,以免混凝土水泥水化反应时发生变形。
浇注混凝土是基础施工的重要工序。混凝土的配比,须严格根据设计的规定。
不同标号的混凝土使用情况见表10-3。
表10-3 各种基础工程所用的混凝土标号
混凝土基础内,若预先留出地脚螺栓孔,在浇注前应先在预留孔位置上安置好经过刨光的方木桩,方木桩的尺寸及长度应按地脚螺栓的尺寸决定。为了使木桩在混凝土凝固后可以轻易取出,将木桩制成有斜度的形状,并且在木桩上缠上毡子或毡纸。最好在基础完全凝固前,将木桩轻轻摇摆几次,以免混凝土与木桩牢固粘合,便于以后容易取出。
(四)地脚螺栓
所有的机器和设备,都是由地脚螺栓联接在基础上。地脚螺栓有下列几种形状,如图10-5所示。地脚螺栓的直径在24mm以下的,其下端弯成如图10-5中(a)、(b)、(d)三种形状;直径在25~50mm范围内地脚螺栓可采取如图10-5中(c)、(e)、(f)等形状;直径在50mm以上的地脚螺栓则采用(g)、(h)、(i)等形状。
浇注基础时,如果将地脚螺栓浇死在基础内,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浇灌基础时,在基础上留出地脚螺栓孔,在安上机器后再穿上螺栓,而后用水泥浆液把地脚螺栓浇死;一种是在浇灌基础前,把地脚螺栓的位置用固定架固定好,浇灌基础时,一次就把地脚螺栓浇灌在混凝土内。前者叫二次浇灌法,后者叫一次浇灌法。一次浇灌法可以减少钉模板工程,增加地脚螺栓的稳定性与坚固性,从而提高地脚螺栓的抗震性能。因此,一次浇灌法是一种先进的方法。
图10-5 地脚螺栓的形状
一般机器设备如泵、通风机等,若采用一次浇灌法,用固定架固定好地脚螺栓后,在浇灌混凝土以前,要对地脚螺栓的中心线、垂直度及标高进行严格的检查。其允许中心线偏差限制在±4~5mm,标高偏差限制在±10mm,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1%的斜度。
(五)地脚螺栓的偏差处理
在浇灌基础时,应非常重视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及浇注的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如果由于设计的变更或螺栓的位置发生不容许的偏差,就会影响到安装,必须设法处理。下面介绍地脚螺栓中心线及标高偏差和活拔处理方法。
1.中心线偏差的处理
需处理的螺栓四周用钢凿凿去螺栓周围的混凝土,保持为(8~15)d,用乙炔火焰加热螺栓,至樱红色(850℃左右),注意温度不能过高,以免引起金属组织改变而降低螺栓强度,加热后的螺栓用千斤顶或大锤校正之,并在弯曲处焊上钢板,防止以后拉直,如图10-6所示。
图10-6 中心线的偏差处理
2.标高的偏差处理
螺栓过高可割去过长部分,并重新加工出螺纹。螺栓过低,一般处理方法是用乙炔焰将螺栓烤红拉长。拉长后在直径缩小部分的两旁焊接钢筋或用大小适宜的钢管进行焊接(如图10-7(a)(b)所示)。如果低得太多,烤红拉长无济于事,可在不合格螺栓的上端重新焊上一段同规格的螺栓(如图10-7(c)所示),在焊接处必须再焊有加强筋。
3.螺栓活拔的处理
有时用力过猛,可能将地脚螺栓从基础中拔松,补救的办法可将螺栓腰部的基础凿去一部分,并在螺栓上焊上两条交叉的钢筋(如图10-8所示),然后补灌混凝土,则可将活动了的螺栓固牢。关于处理方法可按实际情况处理。
图10-7 标高偏差处理
图10-8 螺栓活拔的处理
(六)对于机器和设备用基础的技术要求
当机器与设备的基础图纸缺乏时,我们可参照上述程序组织施工。倘若一些机器或设备附有基础图纸,则应按图纸施工。基础是固定设备用的,在设备安装前,根据基础图纸及安装施工图对照设备底座地脚螺栓孔位置,检查尺寸及质量。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1)基础中心位置尺寸,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尺寸,其误差不应超过士20mm。
(2)基础的平面轮廓尺寸,应大于设备底座轮廓尺寸,一般要求大于底座轮廓尺寸100mm以上。
(3)基础重心与设备重心要在同一垂直面上,误差不超过10~15mm,以免发生倾斜下沉。
(4)基础达到养护期后,不得有疏松、裂缝、蜂窝、麻面及露筋现象。用小锤敲击检查时,响声应坚实,不应有损坏剥落。
(5)基础预留地脚螺栓孔,其孔内模板要清理干净,孔内不得有杂物(木块、砖头、破布等)。
(6)一次浇灌固定在基础内的地脚螺栓,中心位置偏差不要超过±2~3mm。
(7)预留地脚螺栓孔的中心偏差不超过10mm,孔的垂直度每米不超过士10~15mm。
(8)设备安装前必须待基础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进行设备就位。
二、机器和设备的安装
上述准备工作已经做好,设备到达现场之后,安装工作便可进行。
设备安装应按先主机后辅机、先大面后小面、先长线后短线的顺序进行。安装的第一步工作是机器设备的吊装,吊装前应仔细检查起重装置和设备的捆绑情况,检查完全合格后方可进行起吊。起吊工作应在统一指挥下进行。当设备吊到基础上面稍高于地脚螺栓的位置时,即可进行设备的就位工作。设备的就位就是使设备底座上的地脚螺栓孔对准基础上的地脚螺栓或预留孔,将设备放在基础表面的垫板上。设备就位后,在起重装置未拆除前,应进行安装的第二步工作——设备的校正。校正工作包括找正和找平两项。找正是保证设备的中心线的水平位置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求平是为了达到对设备的水平度、平行度和互相垂直度的要求,使设备在安装后能正常地工作。设备安装的校正工作,必须按照施工图纸、设备说明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安装后如有偏差,这种偏差不得超过规定的允许范围,否则安装便认为不合格。设备校正后,就可进行二次灌浆。灌浆前,预留的地脚螺栓孔要清扫干净,基础表面要洗刷。待二次灌浆的水泥砂浆凝结硬化后,在拧紧地脚螺栓的同时,再作一次校正检查。
试运转(试车)是安装工程中的最后阶段。经试运转后,机械设备就可按照设计要求正式投入生产。在试运转中,由于机械设备在设计安装、装配和调整上的一切缺陷大都会表现出来,发生的问题往往是复杂而多方面的,因此,在试运转前,不仅要对机械设备作详细的检查,合理的配备技工,而且有关的专业人员都要到场,还要有一个对该种设备性能熟悉的工作人员作试运转的指挥。各种机械设备试运转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其基本要求如下:
1.在试运转中了解机器的性能及其机构的好坏,并证实安装质量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使机械设备能顺利地投入生产。
2.操作人员应通过试运转熟悉机器的性能,使之在生产中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通过试运转及时发现机器的缺陷,以便在投产前及早修理和调整。
经过试运转认为合格后,安装部门就可正式移交给生产部门投入使用。
常见的机械设备上最为重要的部件有以下几种。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和杆等。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混合辊等。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部件,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
查看原帖
机械设计往往离不开自己的阅历,经验的积累固然可以从书本上学到不少,但是事非躬亲很难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别人的经验,自己没有一定的基础,要理解吸收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呵呵。
机械设计贯穿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设计时的疏忽总会在这些方面反映出来,成功与否是很容易判断的。设计的过程中,受制造的影响很大,亦就是说好的设计是不能脱离制造的,对制造越了解,越有助于提高设计水平。设计的图纸,投入生产,我没见过多少能立即按图加工装配,在审图、工艺等过程发现大堆的问题很常见,包括所谓“资深”的高工,总工拿出的图纸,还是经过多次开会研究反复讨论的出来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绘图的规范性,看图者的水平是一方面,但设计方对制造工艺的了解不深入是主要原因。怎样判定自己对制造的了解程度?最简单的方法是随手抓一张自己设计的东西的图纸你是否能说出它的制造全过程。铸、锻、车、钳、铣、刨、磨,只是这样子,肯定是不行,在机械厂做过几年的谁不知道?必须细分下去,要全面了解各过程。比如说铸造时候怎么分型,浇口冒口怎么放,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铸造缺陷产生,零件结构在热处理的时候会不会导致意外情况发生的,怎么在零件结构上进行优化,切削加工过程,在脑海中虚拟出来,总共用几把刀,转速,走刀量,甚至铁屑望哪里飞,各把刀使用的顺序,车工,铣工,磨工的操作动作全过程,如此等等,才算是有了比较好的基础。不是说搞设计的一定要会玩车床,铣床,会烧电焊才可以,但是要知道这些作业特点,在设计时加以充分考虑,作为搞机械设计的人这样才比摇车床烧电焊的强,才有安身立命之处。如此,在设计过程中,就会规避一些不合理的结构,设计的质量自然提高不少,可是还不够,一个有十年八年的工龄的技工能提出比你更成熟的细节方案(尽管整体的设计统筹他们做不了),但是多少个不眠的夜晚设计出就这样一个结果,岂不是斯文扫地耶?唯一的解决办法,多看书。别人总结出来的通常与生产相结合,俱是心血的结晶。带着问题学,多想就能消化。再也不会说“只要保证同心度就行了”这样愚蠢的回答,关键是你已经指出保证同心度的方法,甚至前辈的错误。这个时候,没人再叫你小钱、小赵,连老板都叫你钱工、赵工,挺受尊敬的吧。摸摸下巴,胡子长出来了,尿布丢了,孩子叫妈了,呵呵成就感也来了。可是设计总是为了使用,好的设计必须具备一点点人性的,设计一套工艺装备,一试产,效率高质量好,老板来搞杯庆功酒。过了几天,发现人家弃之不用了,原因是操作者骂娘啊。用起来痛苦啊。而且要注意的细节又多,别个就是个操作工他要是考虑的那么多因素就不会还在那里做操作工了啊。设计不利于使用,就面临淘汰,有很多的成套设备,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箱之类正常运转时“挺好的,“,可其中一个小键槽,一个轴承位,什么的地方坏了,整个就不能用,厂方只卖整件,要配件不卖,自己加强还真的没地方加了,换了几个厂去买,摆了一堆,用户只好敬而远之,立了个技改项目--可怜的技改。这样的事情只要是在机械行业转的久的都会有所见所闻。使用根本就离不开维修,好的设计更不能忽视维修性。在一条大型的的生产线上,关键的设备,总共一年也就维修那么两次,但是每此都要把设备大卸八块,行车叉车千斤顶撬杠十八般兵器还不够用,老师傅们还要自己专门动脑动手玩几样好用的专用家当来伺候,导致停产的损失已经超过设备本身的价值,真是个无言的结局。一套大型设备仅因更换一只油封什么的,都要几乎将整机完全分解,使用单位不骂设计干的是断子绝孙的玩意才怪,真的是设计者的悲哀
我们搞设计不光是要站在制造的基础上,还要有创新,但一定要学会继承。现在,全社会都在强调创新,但我们不能一强调创新,就瞧不起原有的东西。通常的创新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构成事物旧有元素的重新组合,一种是在旧有元素上加一些新的元素。所以,不管怎样,创新的东西总是含有一些旧有事物的影子是不可否认的。正像哲学中所讲,新事物都是在肯定中否定,否定中有肯定中产生的。比如我们人类,虽然说是大自然的天之骄子,但实际上,我们99%的基因都是和大猩猩一样的。如果人类不是在继承大猩猩的基因基础上,有1%的突破,人类的出现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有人说我有志气,不需要继承大猩猩的基因,我自己搞一个100%纯人类基因,那您就是再过一亿年,也搞不出来一个人类来。所以说,不能为了创新,把旧有的东西全盘抛弃。原有的东西就如同一盘菜,创新就如同一点点调料,有了这么一点调料,菜的味道更加鲜美。但没有人为了纯鲜美,不要菜,光来一盘炒调料的。所以我们强调创新,但不能忘记继承,只有继承,没有创新,那是因循守旧,而只有创新,没有继承,那是空中楼阁。克隆可能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安全最省事的一种设计方式。但是作为从事设计行业的人来讲,克隆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所谓一抄二改三创造。简练的概括了设计人员的成长之路。 刚入门的时候,只能照抄,但是在抄袭的同时要拼命的去理解原设计者的意图和思维,理解整个机器的传动,各个装置之间的相互关联,每个零件的相互关系,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出图,图纸上就可以有明确的尺寸配合要求,形位公差约束。只知道画下来,随手胡扯几根线条上去,大概感觉机器精度比较高,就玩命的把精度往上提动不动就0.005,0.002,在图纸上大言不惭的签名在设计栏。号称自己搞的东西是很精密的。这种不知所谓的号称机械机械设计工程师的信手拈来满地都是。
模仿优秀的作品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走之路。但是做设计,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人也要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久了,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风格的养成与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个人修养有直接关系。罗嗦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那么罗嗦的,小气的人搞出来的东西就是一副小家子气,不负责任的人搞出来的机器就跟那人的德行一样的不负责任。能有自己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就是不一样,这样捣腾出来的东西就有了独特的灵魂。行家一看就知道,这是用心的杰作。
在抄袭的时候积累了经验就要抱着否定的态度学习。查阅资料,多看些经典的设计案例,和设计的禁忌,与自己接触过的一些东西进行对比,就有了大的提高。就可以在现有的机器上动手术。如:提高机器的附加值,完善更多的功能,让整机具备更高的可靠度。从而迎合高端的客户;或者进行结构精简,保留一些常用功能,降低成本,满足些买不起那么也用不上多功能的客户的需求。做到这样就可以称的上做机械设计开始入门了。能不能成为世界级的发明家这个事情很难说的,呵呵。但是凭自己多年经历见识,将一些结构进行组合,变异,嫁接,创造一些新的东西是不难的。与其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永动机之类的高深课题,或者搞一些莫名其妙不能创造任何价值的所谓专利,不如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做些能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留下点印记的事情。到时候老得快死了,临终的时候还会想到,活了这么多年,捣腾了那么多机器在地球上跑,足以含笑九泉。
一个真正谈的能称之为 机械设计工程师, 需要十年甚至十年以上的磨砺。还要有相当的天分以及勤奋和能造就人的环境。 天才等于99%的勤奋+1%的努力其实说的并不是只要下苦工就会有成就。这句话说的是若一个人对某个职业没有那1%天分,再勤奋也是没有用的。勤奋是一个发掘自己天分的一个途径,是有所成就的必须条件之一,而不是全部。绝对不是。
机械零件材料选用的原则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要求(首要考虑):
1)零件的工况(震动,冲击,高温,低温,高速,高载都应当慎重对待);;
2)对零件尺寸和质量的限制;
3)零件的重要程度。(对于整机可靠度的相对重要性
2、 工艺要求:
1)毛坯制造(铸造,锻打,切板,切棒);
2)机械加工;
3)热处理 ;
4)表面处理;
3、经济性要求:
1)材料价格(普通圆钢与冷拉型材,精密铸造,精密锻造的毛坯成本与加工成本的对比,);
2)加工批量和加工费用;
3)材料的利用率;(如板材,棒料,型材的规格,合理的加以利用)
4)替代(尽量用廉价材料来代替价格相对昂贵的稀有材料,如在一些耐磨部位的套用球墨替代铜套,用含油轴承替代车削加工的一些套,速度负载不大的情况下,用尼龙替代钢件齿轮或者铜蜗轮等等)。
另外,还要考虑当地材料的供应情况。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对机器使用功能方面的要求要注意协调、平衡!防止木桶效应的出现
b) 对机器经济性的要求 设计经济性,在短的时间里投产上市,捞回开发期间的消耗,甚至边设计边制造, 使用经济性 要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产品在小批量做开始赚了,再来改的更好)
2、对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a) 在预定工作期限内正常、可靠地工作,保证机器的各种功能
b) 要尽量降低零件的生产、制造成本
c) 尽可能多的采用市场常见标准件。
d) 对可能系列化的产品,尽可能的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考虑零件的通用性,无法通用的也要尽可能的在结构上类似,以减少制造过程的工艺编排,夹具工装设计的工作量。
装配至恰当高度,更利于设备保养维护
配重,使设备稳定性更好,重心较为合理
提供装配平台,利于控制系统装配精度要求
设备运行提供刚性支撑,稳定可靠,控制精度需求
以上为设备自带基础,或是俗称的底座;以下为设备安装时需开挖基坑,类似与建房前做好地基,亦即设备基础,主要针对高精度高速加工的设备,作用如下:
1.基坑开挖四周与车间地板有隔断层,防止车间地板因各种原因的震动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提高加工精度
2.基坑内浇筑水泥并预埋地脚螺栓,凝固后与设备连接、紧固,一方面使设备扎根,降低整体重心,另一方面整体重量增加,可以降低自身切屑过程中的震动,提高精度,保障高速加工
希望对你有帮助,满意请采纳~
机械通常由动机部分、工作部分、传动部分三部分构成。
一、 动机部分
动机部分的功能是将其他形式的能量变换为机械能(如内燃机和电动机分别将热能和电能变换为机械能)。原动部分是驱动整部机器以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
二、 工作部分
其功能是利用机械能去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信号,如发电机把机械能变换成为电能,轧钢机变换物料的外形等。
三、 传动部分
其功能是把原动机的运动形式、运动和动力参数转变为工作部分所需的运动形式、运动和动力参数。
扩展资料
主要特征
机械是一种人为的实物构件的组合。
机械各部分之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机器具备机构的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第3个特征即能代替人类的劳动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故机器能转换机械能或完成有用的机械功的机构。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机械
烘干设备包括那几种烘干机 烘干设备从外形上可分为:移动车棚链,烘干塔,烘干池,烘干箱,回转嫌橘滚筒烘干机,小炒锅等等从烘干作物上...
家用小型粉碎机价格多少?使用方法介绍 在药房中我们会发现其中摆放着大型的粉碎,主要是用来加工中药药材的,通过粉碎可以将固体的、体...
机械防护罩的结构及优点是什么? 机械防护罩是一种防护用品,从材质上分为钢板护罩和风琴式防护罩(尼龙布+PVC板支撑)和橡胶防护罩...
建筑机械设备维修和管理? 建筑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工程,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